最容易吃的苦

最容易吃的苦

一月 07, 2020

“进厂打工真的太累太崩溃了,或者是不是我太矫情了?” 知乎上该提问引发热议。

看完也颇有些感触。

回答中,有人说要好好学习,劝他重新回去读书。
也有人借着问题抒发着个人的情绪。

总之是人云亦云,但是翻来翻去,观点实则就那么几个,变着法子写着。

我刚玩知乎时,每篇高赞回答都会让我获得成长,那些观点是我从来没有思考,从来未曾接触过的。
后来,便索然无味了,推的娱乐性质文太多,高赞回答反反复复,抛去华丽的辞藻和不同的故事,说来说去,都是同一个观点。

既然是‘玩’知乎,所以它对我的定位而言,就是娱乐软件了。

再回到那则提问,我感知到的,一是:某个阶级对于现状的无能为力,二是:那些自以为懂得人间疾苦的人往往最是喜欢蒙着眼睛只看他想看见的一切的人。

无能为力

人是种局部类动物,譬如有些人就只能向上看,而无法向下体会。
所以他们喜欢认为,你之所以活成这样,就是因为你不够努力,努力就能达到一切。
这种言论很有意思,而世界上就是有些人活着就已经是在全力努力着。

人是种局部类动物,譬如有些人就只能向下看,而无法向上体会。
所以他们喜欢认为,车啊房啊娶老婆应该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标,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黑暗面告诉你,即便他们未曾真正经历过。
这种言论很有意思,而世界上就是有些人从未见过黑暗。

人的这种极端性,局部思维性,让我意识到人真的是分很多种的。在这个网络大杂烩里,曾经那些我们不会参与的阶层如今各式各样的出现在彼此的世界里,反而使很多人产生错误的认知。

近些年我常在知乎上悠悠转转,发现自己喜欢的人,在知乎上被抨击着。
以前从来不关注这些,喜欢一个人只是单纯的喜欢,知乎上不一样,知乎有时候似乎容忍不了一个人有任何瑕疵。那些高赞的文章里,往往放大着这些缺点,上价值,渲染着看客情绪。
至少我很难在那样的环境里保持清醒,文字的煽动性实在是强劲。

蔡康永便常常被写进各类知乎回答里,大约意思是不知人间疾苦,他出生在那么好的环境里,说出这番话来就是讽刺。

我曾经觉得,那些无法向下的人,比那些无法向上的人更美好些许。因为无法向下的人,体验的都是温暖美好,而无法向上的人往往积累了无数的黑暗。
后来我才发现这些跟阶层无关,那就只是单纯的一个人的恶,内心的恶罢了。

有的人总是有能力用欣赏的目光去看每一个人,而有些人总是有能力用恶意去揣测每一个人。

我初看那些回答时,我觉得这个打工娃娃无能为力在于这个社会就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阶层,在于她的家庭就是无法像那些优秀的家庭给她提供好的价值观,好的资源,和认知。

后来我才发现,真正无能为力的,其实是人性里无法泯灭的‘恶’。

那些恶,来自贪婪,来自虚荣,来自抱怨。

即便见过很多奇奇怪怪的人,每每遇见那些与自己三观没那么例行一致的人,我总在心里千千万万遍不能理解,遵循这个世界不同的三观,三观没有对错,这个认知给我带来很大的改变,使我不再过度去所谓的纠正反驳别人。 但我依旧总忍不住想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环境下使人产生这样的三观?是什么让人产生固执。

有时候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习惯,一窥到底,便能真正理解。也能真正的从心底接受这个世界的多元。

最容易吃的苦

我很小的时候,心里就被植入了根深蒂固的观念。
要走出那座大山,就要多读书,就要上大学。

然少年时并不懂得,走出大山的意思,只觉得呆在那里也挺好的。

十四岁那年,去往理发店暑假工作了一个月。
走时,店里的人说你就不要回去读书了嘛,直接留在这里工作好了,这里呆着多开心,又有钱挣。

十四岁那年,我很珍惜那时的那份感情,却也能辨别,我一定是要回去读书的,并不是因为知道了读书能走出大山诸如此类。而是我觉得一个人应该走过高中,大学才算是不悔青春。

少年时,很多的大人告诉我读书是如何重要,读书能有多少出路。
可惜,我确实从未真正听懂过。

我知道读书很重要,可是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初三临近毕业时,语文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读书是为了什么?
很多人小声的说为了挣钱。
是的,从小,我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
语文老师说,你们说了这么多答案,其实答案的最后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选择。
读书是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了现在。

但是初三毕业之时,我却选择了少年时的爱情。

我没有询问任何人,我在自己并不知道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可逆的选择。

而这样的选择,是在我越长大越能受到的反馈。

在那年的暑假,在我经过大学时,在望着那些课本的时候,我无数次潸然泪下。

高中,大学曾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理想啊。

不想写了…

本文就到这儿吧。

学习是最容易吃的苦了吧,比起生活的苦。